话说2014全国武林斗茶大会,仿宋斗茶大赛,各路茶艺大师纷纷落马,毕竟点茶并非当今国内茶艺主流。最后决赛只剩三男一女,有从日本里千家学艺回来的,有大学茶艺科班的年轻茶艺师。比赛结束,裁判打分间歇,我问一个决赛选手,你可能是冠军吗?他说,他不可能,应该是那个年长女士。结果果然,那位女士以高分获得了冠军。这震到我了,光在下面看,这位绝对是位退休大妈,观众中没一人看好她。但连对手都自认不如,是怎样的一种实力。
我在茶界人脉较广,但斗茶大会结束后,我带着好奇问了好多人,都不知道她是何许人。
最近要做一个抹茶茶会,想邀请一个抹茶高手来讲课,才又想起她来,辗转数人,终于问到了她的联系方式。才知道,她叫叶水娟,余杭人,已退休,用她的话说,现在只为下一代服务,在家带小孙子。
带着强烈的好奇,在临平,她朋友的的一个茶业店里(感谢德天湾茶业提供场地),我采访了她。才知道,能拿冠军的,确实不是等闲之辈。
她1978年从浙江农业大学(现浙江大学)茶学系毕业,毕业后在余杭茶厂工作。叶老师说“我们那时哪象大学生,就是个农民”。记得当时厂里技能比赛,理论她自然是第一,实践比挖沟,和男的一起比,她居然得了第二。
余杭径山素有“茶圣著经之地,日本茶道之源”的美称。径山茶及其衍生的文化,对日本影响深远。她生为径山茶人,用自己的专业知识,努力改变径山茶的品质。她主要的工作是无性系良种茶树的推广,选择最适合径山茶的茶树品种和制茶工艺。她为径山茶品质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。她创办的余杭仙宅茶厂,其“仙宅牌”径山茶连续5年荣获浙江省绿茶博览评比金奖,在历界“中茶杯”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获一个特等奖,两个一等奖。一说起径山茶,叶老师就来了精神。
做茶太苦了,家里人一直反对,但她固执地坚守,直到去年,生病动手术,实在没办法,她把茶厂转让了。叶老师说“仙宅牌径山茶就是我的另一个儿子,我舍不得。不过我现在想通了,以前做茶,人太刚,脾气也大,现在退下来学学茶艺,也算是修身养性,真真享受一下茶的好了。”
她是高级农艺师,高级评茶师。刚学了高级茶艺师。开始从技术往艺术方面转。她这个理科生,学茶之余,也写写文章,下面是叶老师发表在“中国径山茶网”上的文章:
一杯香茗的追求
10月25日,我走上了“第四届全国武林斗茶大会暨首届中华茶奥会” 仿宋斗茶舞台,台前围满了观众,向观众行礼和与选手互行礼后坐落桌前,沉淀内心的一切浮躁,自然,平和,伴随着阵阵古琴声,温碗、调膏、点茶。手中的茶筅在茶盏中偏偏起舞,点击茶汤,仿佛穿越了千年历史。宁静的心灵,注入出生命的活力,茶盏中汤花泛起,被激活的茶汤,形成细腻浓厚的沫饽,浅绿泛白,紧咬盏沿,久聚不散。 “碧云引风吹不断,白花浮光凝碗面”(唐代诗人卢仝对抹茶的赞美)。初赛、复赛、决赛,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,一次次美好体验,一次比一次淡定,茶汤茶香茶味,95.3分,被著名茶专家徐南媚和其他三名裁判员,判定为仿宋斗茶第一名。斗茶是一种茶趣,是茶技的比试,茶文化带给大家的健康与快乐。下午走上领奖台,当中茶院院长张士康颁发荣誉证书,将金牌挂在我脖子上的时刻,再次感悟本届活动主题“传承·融合·分享”的精神。“茶为国饮” “杭为茶都”, 推动国家茶产业发展和茶艺文化普及,需要大家参与。
茶给人一种物质和精神的安乐。现在的我,虽然退休,但每时每刻,无论身处何方,离不开茶。人生如茶,清香里渗苦涩,平淡中有回甘。
那么问题来了,说了这么多,叶老师的打抹茶(宋朝称为点茶)的功夫,从哪里学来的呢?
她说,向她茶艺班的日本同学学了一点,但日本同学保守,不太肯教,所以主要还是自学。
现场,叶老师为我们表演了打抹茶,边打边讲解。
在我喝抹茶时,出问题了,叶老师说我喝茶和拿碗的姿势都不对,糗大了。叶老师手把手的教我正确的喝法,并且要喝得一滴不剩。对叶老师的严谨,算是服了。
作者:茶亲 阿甘